導語:有一些跡象表明,新興市場的超級富豪們對于大牌奢侈品的狂愛已經有所減退了,或者說是這些富豪們在面對奢侈品的時候更具有辨識能力了。
然而,米蘭和巴黎的時裝商店可不會因此而忽視新興市場的潛力,因為對于許多新興市場的人來說,成功和地位似乎與手提包上的Chanel標志或者手腕上的一只Omega分不開。
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講,新興市場的奢侈品銷售情況往往能夠作為衡量其經濟活動運轉是否繁榮的一個指標。瑞信調研了8個國家(巴西、中國、印度、印尼、俄羅斯、沙特、南非和土耳其)的1.4萬客戶,了解了今年這些客戶購買奢侈品的計劃,以及這些客戶愿意為哪些品牌付出高價。
整體來看,消費者信心正在改善,37%的調查參與者都預計在接下來6個月間其金融狀況會有所改善,僅有9%認為其個人金融狀況會有所惡化。而且,受訪者中最富有的群體對于未來個人金融狀況的預期最為樂觀。尤其是巴西、中國和印尼的消費者,似乎準備好了開啟一場購物狂歡。
巴西、中國和印尼的消費者金融前景最為樂觀,相反,南非、俄羅斯和土耳其在此方面相對較為悲觀。其中,中國消費者對未來金融狀況持樂觀態度的人數占比由2011年的31%上升至了2012年的39%。
從新興市場消費者計劃購買的奢侈品種類來看,巴西消費者似乎計劃添置所有種類的奢侈品,但中國消費者的計劃中,奢侈品消費似乎有些許下降,尤其是皮草制品。此前,旗下擁有卡地亞[微博]等奢侈品牌的歷峰集團(Richemont)第四季度財報顯示亞洲區域銷售業績平平,從那時我們就能夠看出上述跡象了。
這對于香奈兒、迪奧、巴寶莉和阿瑪尼等大牌來講,無疑是個壞消息,這些品牌都是在中國擁有最多消費市場的大牌。不難看出,擁有歷史和積淀的品牌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講是很重要的,所以向Mulberry之類的新品牌,受影響不大。
在巴西更受歡迎的品牌是Hugo Boss、Lacoste和CK,這些品牌受到的沖擊就不會那么大:
總的說來,新興市場消費結構正在轉向,可支配個人支出將重新回到正軌,預計未來的消費前景也較為樂觀,全球奢侈品牌依然會成為收入增長的最大獲益者。
品牌推薦 | 更多> |
LOOKBOOK | 更多> |